高校招生录取中,会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省控线、投档线、实录线、专业线、位次、线差、级差…… 这些数据的含义需要2025届考生及家长必须掌握!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各数据的实际含义,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理解!
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省招考委根据当年全省考生参考人数、高考成绩及普通高校在各地招生计划等,将全省考生分科类即文科、理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根据一定比例分批次按科类分别划定录取考生的最低投档分数标准。
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批次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是分专业类、分批次确定的。老高考地区专业类一般分为文史、理工,新高考地区分为首选物理、首选历史,以及音乐(文、理)、美术(文、理)、体育(文、理)等等。
每一专业类老高考地区又各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等等,新高考地区分为普通类提前批、普通类特殊类型批、普通类常规本科批、高职(专科)批等等(不同省份存在差异,以本省政策为准)。
文史、理工各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只对文化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与专业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模拟投档线是省级招生办公室根据学生志愿报考情况模拟进行一批次投档,得出模拟投档线,一般模拟投档会经过2-3轮。
模拟投档线≠投档线。
线差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尤其是对不同年度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因为很多院校在不同年度的录取分经常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