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机会少?如何稳稳抓住征集志愿的关键机会

2025-07-16 09:16:20    点击:4514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后,省级招办会将录取未满额的院校和余缺计划数向社会进行公布,供尚未被录取且达到相应分数要求的考生选报。各批次征集志愿的填报、录取,均在下一批次录取开始前进行。具体时间将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或指定渠道发布,建议考生及时关注相关信息,也可直接咨询省招办或地方招办。

2025部分省市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填报征集志愿常见的认识误区


征集志愿的高校分数一定低?


征集志愿是为第一轮未把握机会的同学创造更多上大学的机会,但参与征集志愿的高校,投档分数不一定比第一次录取时低,原因如下:

➡️ 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多有 “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的心理,原本遇冷的学校和专业可能成 “香饽饽”。

➡️ 征集志愿的院校和缺额计划少,考生选择余地小,易扎堆报考,分数 “水涨船高”。

➡️ 征集志愿采取平行志愿、分数优先原则,高分考生会抬高录取分数。


考生未被某校录取,为什么该校却有征集计划?


有人误认为这是高校在进行“暗箱操作”,实际可能是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 该高校的某些专业虽然投档人数已经足够,但在专业分配录取的时候出现考生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不够、身体条件受限等情况,这些考生就有可能会被退档,退档后造成了缺额。缺额就需要通过征集志愿的形式来完成招生计划,这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 在上一轮投档中,该高校投档人数明显少于招生计划数,填报了该高校但又没有出档的考生可能是因为没有上批次线或其他条件不符合高校的要求。 

➡️ 部分高校在上一轮录取结束后,结合学校实际招录情况,将区外剩余招生计划经省级招办审核后调入对应批次专业,参加后续的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录取难度大?


不少考生看到参与征集志愿的专业,招录人数普遍较少,就会主观地认为征集志愿的竞争压力极大,自己很难被录取。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些招生未满的专业,大多属于相对 “冷门” 的范畴。

要么是专业本身的录取条件限制较多,比如对考生的性别、身高、单科成绩、选考科目等有特殊要求,使得很多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要么是专业的知名度不高,考生和家长对其缺乏了解,导致报考意愿较低。

然而,对于那些恰好符合该专业招生要求的考生来说,录取的压力反而相对较小。



填报征集志愿要注意哪些问题?


只有未被录取,且符合该次征集志愿相关条件的考生才可以有效填报征集志愿。

1、考生要及时了解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缺额院校信息,按所报批次的要求和志愿设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填报,逾期则不能再填报。

2、考生参加征集志愿时要注意公布的征集条件,并认真查看拟填报院校招生章程,了解空缺计划报考条件,如分数条件、学费、外语语种、体检要求、办学地点等情况,确保本人符合要求方可填报。

提醒:非英语语种考生、色盲色弱等体检结论专业受限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务必仔细阅读报考院校招生章程或向院校咨询确认。部分院校、专业收费较高,对学费有特别要求的考生,须事先向相关院校咨询确认。

3、考生要谨慎选择,考虑所报院校缺额的专业自己能否接受,一旦被录取就不能退档调换。




专科线考生的宝藏选择:三所“专科小清华”等你来选!
时间紧、机会少?如何稳稳抓住征集志愿的关键机会
为何报考某高校没被录取,高校还在在征集志愿?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词汇清单,建议收藏!